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

中世紀的冷兵器及劍術

3/6 老外如何砍人

˙流言:
1. 歐洲武器很大很重:比例上來說不可能,就和同樣大小的武器等重
2. 歐洲武器根本是鈍器:實際上是有削尖的,很多流傳保存至今的武器仍是利的
人體動作和武士刀類似──人體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,武術動作或人能舉起重量是相近的

˙各種劍:
當時劍的名詞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
長劍:中世紀,雙手持,較巨劍短
>用 type 幾來判斷

闊劍:16-17th才發明,因當時的劍多為細的刺劍

只有騎士能佩劍,平民拿的是刀(鑽漏洞),神聖羅馬帝國最為盛行

鐵做的盾牌不存在,因其密度太高
維京法律:所有的自由人家裡都要有武器、盾牌>有明確規定要怎麼製作>盾牌
應用木頭製作
鐵做的盾牌:牆上裝飾,太重無法使用
Mail:鎖甲只有一種,沒有那麼多分類
龍與地下城:另有各種材質(例如精靈 XX)

皮革甲不存在
Cuir bouilli:煮過的皮革,比賽用的護具,不會實際用在戰場上
Buff coat:16、17th皮革外套>似大衣,禦寒、耐用

˙實際存在

˙武器
長劍:13-15th存在的騎士用劍
巨劍:文藝復興時期,無法配在腰間,戰爭用劍。多數時間都放在牛車上面。行走──像步槍一樣架在肩上,方便隨時持起。最重:4kg
(背後:不會如此攜帶,因無法抽出)
用劍法:買得起長劍會配長劍。劍的技巧不只是劍刃跟砍人而已:劍身──砍、劍尖──次、底部──錘、十字型把手──勾人。
騎士配劍:信仰、精神象徵(十字架)
中世紀的汽車:中產階級都買得起,但不是人人都買得起名貴的寶劍
自由城市:有房家裡一定要有一把劍。不在封建體制下、被攻擊時市民需自行保衛,家裡有劍保證可上戰場。
當時的劍術也有流派。攻擊跟防守是同時進行。近身戰:劍術跟摔角是不可分開的。

雙手長槍佩短劍


*盾
維京式:圓盾
中世紀:三角形
但兩者大小差不多

盾牌不是靜態的牆,亦可以手持>牽制對方行動(敵人的盾牌或武器)
小圓盾的使用:仰賴技巧。和劍貼在一起,可以保護手

15th 退流行:鐵板甲(全身套盔甲)開始出現,再也不需要武器

*戰錘/斧

戰錘頭小、尖,力道不會被分散
頭為打擊,重心點在前端來進行打擊
(劍的重心在護手上端再一點,以便靈活的使用)
10th 後少人用戰斧。法蘭克大帝時代用直斧。 因戰斧攻擊在砍,對穿盔甲的人沒用
戰錘是權利的象徵(英國國會、權杖):你不聽我的話就把你錘爆的感覺

拿戰錘的人通常穿全套盔甲,因戰錘長度較短且戰錘無法隔擋

*騎槍
比武:做中空,碎掉代表你有打到
重心離手越遠,操控性越差。
Couched lance:夾在腋下,用全身操控,讓馬往前跑做為攻擊的力道。整個騎士+馬的重量進行攻擊,能量聚集在尖端。
刺中一個人就需丟掉的武器。隨從身上帶很多把,遞給騎士。
Man at arms:騎士的僕人但經精良訓練的平民
騎士:早期指兵種,後期為爵位。

比賽用盔甲,左手上會再有個盾,得分目標

*長柄斧

單兵作戰。長兵器。揮動用一對一武器。
中世紀晚期,板甲興盛時大受歡迎>中世紀的開罐器。
打、刺、勾、開罐(盔甲)
最後端朝向敵人:用最後端擋再進來
當敵人穿盔甲時,摔人是最有效的方法

"騎士"是基督的軍隊,基督教世界的守護者



*刺劍
文藝復興時代。優雅武器的代表。非戰場武器。莎士比亞作品裡出現,
護手。細長、仍有刃,可以刺、切、割。
單手武器,甚至比單手劍長,又可往前跨,有距離優勢。
有許多流派。

義大利刺劍:姿勢很……>華麗的代價
刺劍佩披風,披風捲一捲可格擋
西班牙刺劍:應用幾何學、走位(繞圓形的直徑)、控制住敵人的劍

(羅密歐:義大利刺劍、茱麗葉表哥:西班牙刺劍)


˙盔甲
從腳穿到頭
Cod piece:護擋
腳部盔甲掛在腰間的皮帶上,腳才不會太重、可動

*輕甲:
厚毛衣,穿在其他裝甲下(避免摩擦、保暖)
可以染色。沒什麼用

*鎖甲:
西元前到 13th,14th 出現板甲
鐵做的布,可折疊。一個鐵環皆四個鐵環
防弓箭(要特殊細長型劍頭才可以射穿、弩可)、防砍、防刺。但不防撞擊跟盾擊
十字軍東征使用

*中繼裝甲
介於鎖甲跟板甲中間。出現時代不長
Coat of plates:兩塊布,中間夾很多鐵片。
有些鐵片開始外露


*板甲
Bullet prove
冷兵器時代最強裝甲。90 度打擊才能刺穿。
不影響行動,幾乎全身防護 半劍式:握劍刃>近距戰

打法:
1. 戳弱點(眼睛)
2. 互推:把劍用持槍法拿著,推敵人、摔


*匕首
以刺為主(三角形的:完全刺擊為主,戰鬥用)。可以切。
短、本身即是近距離武器>摔
破解法:格擋手腕


文獻:劍術老師寫的,履歷表


*彎刀
好砍、接觸面積、金屬延展性

弩被禁止是社會學的因素(使用方便、威力強,對騎士階級來說太損傷形象)


兩群步兵交接:
1. 叫囂仗勢 2. 等有經驗的老兵衝上去
3. 互打
4. 累了休息後再打
5. 直到有一方士氣崩潰,往後逃。大多數死傷是在此階段發生


兩群長槍兵相接>互相推擠
戟和雙手劍可破除此僵局


歐洲馬的育種以大隻、強壯為主


英國是歐洲少數有規定弓箭訓練的國家:自耕農(中產階級)
英國長弓兵:劍與小圓盾的配置,對方衝到近距離可近身戰

弩兵的大盾:插在地上自備掩體

羅馬時武裝是中央供給,可每人分配一個大盾
中世紀:國王>貴族>騎士帶他的好朋友們(lance)
Lance 組成:騎士、見習騎士、弓箭手、平民戰士


蒙古西征: 1. 弓箭
2. 整體戰略:蒙古軍隊的移動速度很驚人
歐洲:蒙古大軍 V.S. 蒙古:一小支偵查隊
3. 蒙古不需帶補給隊、機動性高
歐洲有補給隊就有商人、妓女和一大群無關的人
4. 後因大汗過世,蒙古人才退去回去選舉

十字軍:遙遠的東方神秘的基督教國王,從東邊跟十字軍一起夾擊伊斯蘭教(實為蒙古)


因火槍的慢慢精進,歐洲逐漸拋棄近戰武器的打法,所以近戰法有失傳過
19th 進步史觀:近代的東西一定比古代的東西好


歐洲的流派或書名很容易搞混,多用宗師或博物館的名字來分辨

英國劍術的特點:完全防禦導向
但現在只剩下三張紙有敘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