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

世界辛香料概論



界辛香料概


*香料的聯想:辣,熱情,東方,異國,貴
The world loves spice:特殊風味、神秘感、稀少、藥用價值
*生命不能沒有香料,就像不能沒有太陽:必需品 v.s. 嗜好品,喜愛&重要性


香料的定義


香料
香草
特殊香氣,嗆而濃烈
溫和、清淡、優雅
熱帶
溫帶
利用部位:葉部位以外
利用部位:葉子

整體來說,香草偏嗅覺,香辛料較有口感。

講香料時以上兩者都會被想到,而有些不知該歸香辛料還是香草,中間是有模糊地帶的。

美國有明文規定番茄是蔬菜,課稅方便


香辛料的功能


1. 提味,調味,掩味(與食物保存技術相關,加一點香料,就可以繼續賣)
2. 薰香、香水:香氣宜人,焚燒釋放香氣。 以前會焚燒香料,清潔空氣
3. 消毒、防腐功能:屍體保存、食物延緩腐敗。
    Ex: 某名望者死前希望人把他作成有口味的(?),
    交代廚師把自己剖開加入香料與鹽巴
4. 醫藥:現在已經「證實」,但以前只是「相信」香料有醫藥功能,
    有很多奇怪偏方
5. 祭祀:對西方來說,東方香料神秘且神聖、貴重,拿來當供品剛好
6. 催情:超多奇怪偏方,近近代也還有人相信


古往今來香辛料


→香料產於熱帶,在熱帶普遍使用。相較香草的傳播為西向東,香料為東向西傳播。因長途運輸不容易,而使得它們更珍貴,在西方很受歡迎;一開始只有統治階級才能拿到作供品、祭品等用途。

→香料從哪裡來?經手人多為阿拉伯人,在對這世界還不了解時,以為過了印度就是蠻荒之地,經阿拉伯、威尼斯……轉手再轉手。商人以誇大之詞形容香料由來、神聖性或藥用性,也由於那些故事,香料變得更貴(炒作價格)。Ex. 馬可波羅遊記激發人們往東方探索

*圖:獨角獸,代表了西方對東方的好奇

→航海時代:人們踏上尋找香料之旅,產生許多充滿了異想天開又有點悲哀的故事。例如僥倖回來的人曾紀錄要靠吃北極熊過活;找到獨角獸的角,就覺得是往東方的路(認為東方為奇妙之處);然而很多宣稱是獨角獸的角,其實是來自獨角鯨。
哥倫布發現美洲(一直對達到了印度堅信不疑),把隨便一株植物當成肉桂帶回去,把原因推給不是在適當的季節採收之類的說法;直到有人真正環繞世界一周,經過摩鹿加、香料群島才證明其錯誤。

*圖:某皇室的勳章,其內含許多香料意涵;旁有想像中的當地國王拿著想像中的香料之條

*圖:世界地圖;香料群島在印尼附近。
豆蔻與丁香原生地在Ambon,一開始只在Tidore那裏,葡萄牙人首先發現它們,一開始先採取限制香料出口以哄抬價格,是一有利籌碼;後來被荷蘭人接手,也是採用同樣策略。然而Tidore對生產者來說,並不是最好的生產地點,後來殖民者將香料移到較容易看管的地點,派重兵看守,枝條也不准帶走,而把原本產地的香料都砍掉。
產量提高後,怕影響價格,多出來的產物就燒掉。當時有記錄說有人在國王面前焚燒香料以炫耀財富。
後來英國人也加入爭奪香料。有一事件:當時對島有協定,而荷蘭人覺得英國人要打破那協定而進行屠殺(其實是屈打成招,然後吊死他們),此一事件當時很有名。
過了一段時間後,有法國人看不下去,冒險犯難的精神:不能讓他們繼續霸佔香料,而試圖偷香料到自己殖民地去種。他成功了,受當地人民的幫忙而得到了樹苗,香料在新的地方一開始沒有長得很好,但至少是個突破。

*圖:那些人(想像中的印度人)採收完後給歐洲人評鑑。他們把胡椒畫成樹,但其實那是藤蔓枝。

→黑死病、鼠疫:傳播鼠疫的老鼠是一種黑老鼠,源自東方。陸路不容易但若從海路就很容易,可能是經從東方來的香料船傳來的。
香料船可能是傳播黑死病的元凶,但當時傳說香料可治黑死病。當時他們以為黑死病靠空氣傳播,以為是受汙濁之氣的侵害,會想辦法淨化空氣而無所不用其極

*圖:把病人送去燒,狗也被認為會傳播,每隔幾戶都升火想說能淨化

當時凡有特殊香味的香料都被認為可防治這疾病。會作香盒帶在身上手上,據說可抵擋黑死病(超無意義)。也有醫生從中牟利(「便宜的東西是救不了命的」說法)

*圖:當時的醫生會帶頭罩,在鼻子的部分填充香料,充當過濾空氣

→現在香料往哪邊流動都很方便,也有經濟種植,故不會有有哄抬價格狀況。醫藥用途不如那些誇大其詞,神秘感消失,宗教用途下降,合成香料替代品的出現……
因此有趣的特質也漸漸淡去:就是餐桌上的調味料而已。



著名的香辛料


1. 肉豆蔻

烹調常用,過去覺得它有神奇功能,故當作藥材使用。
中世紀時會將它磨成粉,加入酒,使之能保存更久,也可用來去除酒澀味。
紅色的部分其實是甲種皮,可以剝下來,曬乾以後會變色。種仁新鮮時是油油亮亮的,像龍眼子。白色的是浸過石灰的,為了運送而曬乾、浸泡石灰以防止發芽;雖後來發現這樣的效果有限,但浸石灰後來成為標準製程的一部分,現代還是有些地方留有此習慣。
肉豆蔻裂開可見果實,可做成果醬、糖漿、糖果。甲種皮可做化妝品,可用指甲擠出油來。
原產於印尼、班達。歐洲找到肉豆蔻產地時很高興。
但即使種了很多肉豆蔻,人民也無法依此為生;要有其他副業。
荷蘭統治期間,留下了恐怖,曾僱用日本兵進行屠殺;由於人數驟減(15000左右→1000左右),造成現在會引進爪哇工人作為勞力……
以前的人若要造假肉豆蔻,會用木頭做。
含肉豆蔻醚,食用過多會致幻,國外有致死案例。


2. 丁香

丁香樹的花。還沒開之前就採下。
最初的字源是釘子的意思。
利用方式廣。於中國古代,已有大臣上朝以前含在口中以去除口氣的用法。
原產地:Malakka 兩小島,被阿拉伯人壟斷。葡萄牙人發現後保護之,將生產地限制在容易看守的小島。後來為荷蘭人延續。後來主要產地轉向非洲與美洲。
以前的人會把丁香插在柳橙上當擺飾,會香,覺得有淨化空氣效果。現在有人當作聖誕節裝飾,據說可保存很長一段時間。
以前覺得其藥用功能很強,曾以為可治療天花,也有奇怪的民俗偏方
歷史與豆蔻相近,強國為他們爭奪貿易權。


3. 胡椒

常見,普遍,知名度高,但曾經很貴。
重要香料,味辛辣。自古以來就被當成調味料。
其實是藤蔓植物,不是之前圖畫錯畫成的樹。
以前修道院會把它當調味料與藥品,需配額。但立場曾分兩派,有人認為胡椒是世俗的誘惑。
治眼疾:把它磨碎,加入其他的東西敷在眼睛上,逼出眼淚
普琳妮(Pliny)自然史12章:對香料很有意見、不屑。對胡椒的評價:不甜,外表平凡,辣而刺激。
四色胡椒:其實是同一種胡椒,是經不同處理上色。
→黑胡椒:快要成熟而沒熟的果實,稍作浸泡就拿去曬,比較辛辣 
→綠色:也是還沒熟,較溫和的處理,保留了綠色
→白色:已經熟成,剝掉外皮(因辛辣主要在表皮,故白胡椒辛辣味較低)
→紅胡椒:白色品種,處理過程與綠胡椒類似
以前還有一種偏粉紅色的胡椒,是一種木本植物的種子。後來發現是帶有毒性的。
以前有製造胡椒的傳說,以為長在阿拉伯,是樹,附近有長著翅膀的蛇看守

*影片:
十五世紀,這兩種香料促使西方人航向大陸
但最早的追尋 於羅馬時代已起
黑胡椒是漿果!!Kerela是黑胡椒的原產地
當地人用踩的將它們弄下來。歐洲人並不知道胡椒是如何加工的。


4. 肉桂

同樣為人所熟知,拿來配蘋果、麵包、咖啡、茶。
可經由揉葉子去辨認。全株皆有肉桂香氣。土肉桂可用葉子,但大陸來的肉桂用的是樹皮。
一般可見的肉桂粉、肉桂棒,來自樹皮
印度斯里蘭卡那裏較多。
歷史悠久,希臘時代就有使用肉桂。形態特殊,因棒狀外形而引人想像,以前曾以為是萬靈藥。
有翼毒蛇傳說與胡椒同。據腓尼基人說法,有一種很大的鳥是拿肉桂來築巢的,他們拿肉去吸引鳥把肉帶回巢,肉會因太大而把巢撐破,肉桂掉落下來,他們才去撿。
普琳妮的評論:不難發現這些故事都是為了抬高價錢。


5.

比前述幾種更靠近東方。
在西方可做稅收替代品,有從絲路進歐洲。
民俗植物,花有作為觀賞植物的潛力。
其水分含量較高,不意保持新鮮,歐洲只能吃到曬乾、磨粉、醃漬的。


6. 番紅花

球根植物,花朵艷麗。歐洲也可以種,但價格還是很貴。
花柱橙紅,一株多只開一朵花(偶爾有兩朵),而一朵花裡只有三根花柱,體積比懸殊。15000朵花只能作出100g,故產量非常低,價格非常貴。是最貴的香料。
作法:先採花,再分離柱頭。會需要趕時間採花,防止萎凋
現在也做園藝栽培用。
只要一點點,香氣就很濃。也有染色功能(曾拿來染衣服,但容易褪色)
造假:用金盞花的花瓣混入。被抓到造假的話是判死刑,且為酷刑:活埋、絞刑,嚴重的話五馬分屍。

*影片:當地在採摘、處理


7. 其他生活中的香料

咖哩:是多種香料之混合,主要為薑黃,每個地方的配方都不太一樣。並非一種植物叫「咖哩」!
山葵:山葵泥為莖磨成泥,帶有清香,與芥末(哇沙米)有混用的情況。芥末為芥子磨成醬。
五香:肉桂、茴香、丁香、八角、花椒,但其實也有不同的配方。
香草:很貴。冰淇淋裡常加,外形長長的,是一種蘭花的果莢,採下後要經乾燥等處理才會變成具濃香的香料。


結語


香辛料是種迷人的東西,跟香草比起來較有特性,如背後的歷史等。如今已經漸漸生活化。此次的資料已是偏奇幻角度作介紹。但有點可惜的是,相關資料查到的都是西方視角,沒有那種原產地特別不同的觀感。
香料還有許多未知之處,請大家繼續探索!!

生命不能沒有香料。


Q&A


Q:西班牙人找到肉寇,阿拉伯人那時在哪裡?怎麼沒有去阻止?
A:可能是先運到了印度,再經由阿拉伯人經手

Q:味增是香料嗎?
A:黃豆或米麥等穀類下去做的